医学遗传科
“致命的舞蹈”——走近罕见病
《中国亨廷顿病诊治指南2023》发布
亨廷顿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典型表现包括逐渐进展的运动障碍、认知下降和精神行为异常。近十年来,该病的诊疗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在治疗方面。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吴志英教授牵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宝荣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商慧芳教授执笔,于《中华神经科杂志》联合发布《中国亨廷顿病诊治指南2023》。该指南对亨廷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范推荐。
临
床
表
现
亨廷顿病,也称亨廷顿舞蹈病,是由Huntingtin(HTT)基因1号外显子的CAG 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所致。该病多于40~45岁起病,其运动障碍主要以舞蹈样动作最常见,病程初期表现为不易察觉的手、足、眼和口周部不自主动作,后逐渐出现明显的异常动作,如挤眉弄眼、撅嘴、伸舌等。 亨廷顿病的认知障碍主要以执行力和注意力损害为主。约 33%~76% 的亨廷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异常,常见的有抑郁、易激惹、淡漠,其他还包括躁狂、攻击性行为、强迫、焦虑、幻觉和妄想等。
诊
断
标
准
亨廷顿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基因检测,HTT基因检测结果提示1号外显子CAG 重复次数大于 35 次即可确诊。当患者有典型的临床三联征(逐渐进展的舞蹈样动作、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时,推荐行HTT基因检测。
治
疗
目前尚无延缓亨廷顿病病程进展的疾病修饰药物,故本病强调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对症治疗、 协同康复及心理治疗。丁苯那嗪及氘丁苯那嗪是治疗舞蹈样动作的一线治疗药物(A级证据)。氘丁苯那嗪是一种选择性囊泡单胺类转运体2抑制剂,可降低突触前多巴胺水平,有效控制舞蹈样动作,不良反应比丁苯那嗪及抗精神病类药物少,但过量可能导致抑郁和自杀倾向。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奥氮平和利培酮等亦是舞蹈样动作的一线治疗药物(B级证据),尤其当患者伴有精神行为异常时。在治疗精神行为异常时,尽量单药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应定期评估药物的需求量,并根据病情适时调整。亨廷顿病患者的认知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该指南强调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推荐亨廷顿病患者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运动、步态和平衡训练。
展开全文
🔎点击此处跳转了解指南详细内容
解读人介绍
李小艳
浙江大学2019级神经病学博士,浙大二院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医师
致力于亨廷顿病的临床、影像和生物标记物研究,以第一作者在Movement Disorders、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
近年来,生酮饮食的话题
一度被“炒”得火热
那么,什么是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确实可以减肥吗?
来听听浙大二院营养科何芳医生
是怎么说的~
广济一周第157期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的支持
如有相关建议或意见
欢迎在下方留言
亚运,我们准备好了!
未来已来 未来可期
浙大二院
始终以以前进奋斗之姿
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往期回顾
审核 | 陈国忠 吴志英 方序
第157期责编 | 来鑫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