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诗晨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 纪实类节目的发展状况1.1 国内纪实类节目发展现状电视纪实类节目是如今常见的一种节目类型。从广义上来讲,除电视剧、电影之类的其他节目,如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电视新闻节目、电视访谈节目、电视真人秀等文娱节目都存在纪实性,狭义上的纪实类节目则特指纪实类电视作品和纪录片,这类节目通常以镜头真实记录社会现象、生态地理、历史人文等内容,向观众传达其中的内涵。
纪实类节目早期以社会教育为主要内容,如《科学常识》《医学顾问》,这些都是科普性节目。1989年中央电视台开办的《地方台50 分钟》(后改名为《地方台30 分钟》)栏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纪实类节目走向成熟。这个节目是一个展览橱窗式的栏目,专门播出电视纪实类节目,它为地方台的专题节目提供了一方表现的天地,也代表着纪录片走向专栏化。
此后十余年,随着纪实类节目的发展,不同内容倾向的纪实类节目不断出现,纪实类节目有了明确的分类,如新闻类纪实节目、访谈类纪实节目等,多种类型的纪实类节目百花齐放,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喜爱,因此纪实类节目的占比逐渐提高,节目模式开始规范化。在这期间,纪实类节目积累起了固定的受众,拥有了固定的栏目。例如,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节目《档案》融合了最新国内外栏目形式,希望以新的角度探索世界,寻觅曾经被掩埋的事实真相;凤凰卫视推出的《冷暖人生》栏目,力图用镜头勾画普通人的不普通人生。
1.2 国外纪实类节目发展现状国外纪实类节目早期以纪录片为主要形式。“纪录片”一词最早是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在一篇评论中提出的。20 世纪20 年代,曾出现了两种纪录片创作理念:一种是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的纪录片理念,即真实记录,对现实的描摹;另一种是约翰·格里尔逊倡导的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1]。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实类节目开始发展出其他形式,进而出现了较为详细的分类。
现如今,国外纪实类节目处于平稳发展中,传统的纪实类节目与其他综艺形式相结合,延伸出了更加丰富的形式,如真人秀纪实类节目、案件纪实类节目、军事纪实类节目等。截至目前,国外也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纪实类节目,如《新时代武器》就是国外较为有名、评价较高的优秀纪实类作品。
2 纪实类节目的特点2.1 选题亲民观众通常会通过选题判断自己是否对节目感兴趣。对于节目来说,选题的好与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它对受众的吸引程度,因此,如何选题是纪实类节目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纵观我国过去的纪实类节目,大多都把重心放在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如《望长城》《大国崛起》等,都是较为宏大的主题,纪录片的内容较为丰富,横跨了较长的时间与空间。随着纪实类节目的创新,选题朝着更接地气、更亲民的方向发生变化。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不同于以往的宏观议题,它将镜头聚焦于文物修复师,记录了修复师们的日常,通过展现修复师们修复文物的工作日常,让观众窥见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节目的选题新颖,虽然节目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文物,但是它并不只是呆板的介绍,而是另辟蹊径,通过展现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讲述与文物相关的故事。这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文物,还让观众了解到文物修复师这一群体,使整个纪录片更加接地气,充满了温度。
2.2 形式灵活纪实类节目以真实记录为根基,因此以往的节目形式往往以镜头记录为主,以旁白解说为辅。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记录真实生活,反映真实情绪,曾经也深受观众的支持。但现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观众很难有耐心观看冗长的纪录片,而是更加倾向于娱乐化的节目,对纪实类节目的兴趣逐渐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谋求发展,纪实类节目进行了一些创新,与其他模式相结合,开创了许多新的节目形式,如“纪实+新闻”“纪实+历史”“纪实+真人秀”等。这些灵活多变的节目形式深受观众欢迎。例如,《国家宝藏》融合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综合了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这档节目一上线就收获了众多好评,“纪实+综艺”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还能让观众了解文物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实践。
2.3 风格活泼纪实类节目的风格一向较为严肃,在后期制作中也一向只以配音旁白为主,这样的方式保证了纪实类节目的真实性,但难免会显得枯燥。在如今眼球经济的时代,这种风格的纪实类节目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很多新生的纪实类节目的风格都偏向年轻化、活泼化。以警务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为例,它不同于以往警务纪实类节目的严肃,其整体风格年轻、活泼。它的播放平台是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 站),其受众以“90 后”“00 后”群体为主,弹幕文化非常兴盛。在《守护解放西》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弹幕,这种有趣的互动表现出《守护解放西》年轻化、网感化的风格。在辅助叙事上,《守护解放西》还使用了花体字和音效,这两种方式使节目风格更加活泼、接地气。
3 纪实类节目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 收视率压力下盲目追求流量收视率高低是评判节目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纪实类节目的收视率持续降低,这是纪实类节目需要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少部分纪实类节目为了确保收视率,盲目追求流量,用各种方式吸引观众。《探索·发现》的制片人王新建谈到收视率对节目的影响时说:“收视率会使我和我们的编导沉不下心来做那些比较有层次的历史文化选题,而更多地追求一些从内容题材上就很吸引观众的选题。”[2]当创作者失去初心,将收视率视为首要追求目标时,节目的质量便难以保证,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并不可取。不可否认,观众确实会被更加娱乐化的节目所吸引,然而有关历史文化议题的纪实类节目仍有很大市场,如《河西走廊》《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实类节目的播放量都较高。很多纪实类节目的收视率上不去的原因主要在于内容较为严肃、晦涩难懂,创作者需要做的是如何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议题,将其中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化为人们可以接受的内容,当创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便不用担心收视率。
3.2 过度娱乐消解议题的严肃性如今在以流量为主导的互联网市场,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纪实类节目创作者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在纪实类节目中增加娱乐元素以吸引观众。虽然这种创作方式可以激发观众对于纪实类节目的兴趣,让其更容易接受纪实类节目传递出来的信息、价值观等,但以娱乐形式进行信息传播,会消解议题的严肃性,削弱观众对于危害事件的警惕性,达不到既定的传播效果。例如,《守护解放西》的第三季相较于前两季,选择了猎奇程度更高的案件,所以更容易激发观众的兴趣。同时,从节目后期制作的音效和花体字中可以看出,第三季节目的整体氛围更加搞怪,相比于纪实成分,节目中的真人秀综艺成分更多。B 站的受众以年轻人为主,这样的做法或许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观众,但这样过度娱乐化的呈现方式会在无意中消解案件的严肃性,很难让观众了解恶性事件的危害性,从而会在潜意识里低估此类事件的危害程度。例如,第三季中有一起案件是一女子骚扰“00 后”男子,该女子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尾随跟踪他,每天给他发送骚扰短信,撬其家门,到处散播与他有孩子的谣言,严重干扰到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这是一件非常恶劣的事件,但在播出时,节目一直在营造一种搞笑的氛围,将这样一件严重的骚扰事件以搞怪的方式呈现,这会使人们在哈哈大笑时,不自觉地忽略事件的危害,降低警惕心。因此,如何在纪实与娱乐中把握好平衡,做到二者兼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3.3 滥用“真实再现”破坏真实“真实再现”,顾名思义,是一种重现真实的表现手法,常常被应用在纪实类节目中。为了达到更好的节目效果,纪实类节目会进行场景复原,或邀请演员进行画面演绎,将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或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影像表现出来[3]。这种方式会增强节目的可视性,给予观众最为直观的画面冲击,同时也能弥补历史资料欠缺的遗憾。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真实再现”的手法能够更真实地还原画面,因此被广泛运用在各种节目中。尤其是在历史类纪实节目中,“真实再现”手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然而,使用这种表现手法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纪实类节目的真实性,并对其造成其他危害。首先,“真实再现”并不是真的真实,而是根据既有的资料进行演绎,可能会存在夸张、错误的情况。其次,会养成纪实类节目舍本逐末的风气,不再去追求真实,而对“真实再现”产生依赖,不去想如何拍摄真实画面,而是想如何进行画面复原。再次,对于“纪实+新闻”的节目来说,时效性是节目需要注重的因素,如果在事件发生时不尽快赶去第一现场进行拍摄,而是事后进行“真实再现”的话,节目的竞争力就会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在屏幕上消失。
4 纪实类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4.1 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避免同质化现如今,纪实类节目可以被分为多个题材,如警务类纪实节目、访谈类纪实节目、历史类纪实节目等,这几类纪实节目如今都有较为出名的代表节目,竞争较为激烈。纪实类节目受题材的限制,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现象,为此,纪实类节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创新,打造独特的风格,避免内容同质化,增强竞争力。在内容上,可以找寻新的切入点,选择大众感兴趣且更有新意的内容。例如,由央视网熊猫频道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熊猫伴我行》是全球首档大熊猫主题真人体验纪实节目,这档节目不仅涉及之前从未涉及的熊猫题材,其内容还是大众普遍都很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在形式上,可以尝试与其他模式相结合,开创更多新的形式,如目前已出现的“纪实+真人秀”“纪实+娱乐”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用户更加注重互动的效果,以评估产品的价值[4],所以纪实类节目创作者还可以在节目中添加与受众互动的环节,让受众更有参与感,但要注意把握尺寸,不要让其他元素盖过了纪实类节目的本质,一切要为真实服务。
4.2 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入融合,借助两种不同媒介的优势来推动纪实类节目发展,是未来纪实类节目的一个重要走向[5]。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其优势和劣势,纪实类节目可规避其劣势,借助两种媒介的优势推动自身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时间长,在大众心中的权威性高,所以纪实类节目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展现其内容。得益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观众对于传统媒体平台上播出的纪实类节目会抱有较大的信任,这有利于节目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可利用其特性全平台宣传纪实类节目,提高节目的知名度。近年来,随着使用门槛的降低,新媒体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纪实类节目的重要传播渠道,如今有许多节目在新媒体平台上走红,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非常多的受众。
4.3 坚持底线,合理运用“真实再现”“真实再现”手法是纪实类节目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资料空白、无法拍摄真实画面的情况下,通过重新演绎,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明白节目想要传达的信息,因此对于纪实类节目,尤其是历史类纪实节目来说,“真实再现”手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然而,滥用“真实再现”手法的行为会破坏纪实类节目的真实性,使纪实类节目不再真实。因此,纪实类节目创作人员要坚持纪实的底线,合理利用“真实再现”手法,将其当作一种不得已情况下才能使用的表现手法,在使用时,也需要尽量贴近真实。
5 结语纪实类节目从早期的社会教育性专题节目发展到如今多种题材形式,已进行过多次成功的创新实践。为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纪实类节目需要再次进行创新,虽然它目前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它仍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红领巾·萌芽(2022年10期)2022-11-24 06:03:38ROUGH CUT汉语世界(2022年1期)2022-03-01 05:55:16Rough Cut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2年1期)2022-02-25 13:44:32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0纪录片之页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Special Focus(2018年11期)2018-12-05 12:48:50纪录片之页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电影(2018年9期)2018-10-10 07:18:40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27
西部广播电视2023年12期
西部广播电视的其它文章有线电视前端机房运行维护措施分析中波发射台天馈线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面临的困境及优化路径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以《壹点帮办》栏目为例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与创新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品牌化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